负债后越努力越绝望?90%的人输在哪里?
负债后最该做的三件事:锤炼心态、死磕赚钱、远离套路
废话再多说几遍给大家听:没足够多钱的时候,不要想着去看什么协商政策、技巧,更不要担心催收的各种套路,哪怕成为失信人!这些都是虚无主义!
哪怕你回复他们一条短信都是浪费钱!尤其是现在Ai技术的发展,肯定会被应用到催收电话、短信上来啊,所以,你有必要为了这些电话短信烦恼吗?
没足够多钱时候什么是重要的事?赚钱是第一要务,其他的都要给你目前做的事让位。不要今天被催收的一个电话搞得心态崩塌,明天被一条短信搞得心神不宁无法安心工作。
引言:当负债成为“新常态”
凌晨3点,手机屏幕的蓝光刺眼,李然盯着银行发来的催收短信,心跳加速。这是他逾期的第687天。三年前创业困境,又遇疫情打击,欠下120万债务,催收电话、律师函、亲友的质疑让他几近崩溃。但今天,他已还清债务,开了两家小吃店,月入稳定5万。他的转折点是什么?“负债不是终点,而是逼你重新审视人生的起点。”
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负债人数超7.8亿,人均负债13.34万。负债像一场无声的暴雨,淋湿了无数人。但真正击垮人的往往不是债务本身,而是被焦虑吞噬的心态,以及病急乱投医的盲目。
一、锤炼心态:负债是“心理免疫力”的终极考验
“人在负债时,第一件破产的不是钱包,而是心态。”
1. 心理学支撑:抗逆力决定负债人的出路
美国心理学家马丁·塞利格曼提出“习得性无助”理论——当人反复遭遇挫败却无法改变时,会彻底放弃努力。负债人若陷入“协商政策研究”“催收套路分析”的泥潭,本质是在用虚假忙碌掩盖行动缺失,最终强化无助感。
破解之道:
- 接受现实,停止内耗:法律上,失信人仅限制高消费,并非“社会性死亡”。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》,失信人仍可从事基本工作和经营活动。
- 建立“最小目标系统”:例如“今天赚200元”“本周开发一个客户”,用微小成就重建自信。
2. 真实案例:从“失信人”到摆摊逆袭
90后女生小茜因网贷逾期被列为失信人,一度想轻生。后来她白天在写字楼做保洁,晚上摆摊卖烤肠,日均利润300元,两年还清23万债务。她的心得是:“还债就像跑马拉松,盯着脚下比盯着终点更有用。”
二、死磕赚钱:所有与赚钱无关的事,都是干扰
“负债人唯一的KPI是现金流。”
1. 负债人的两大致命误区
- 误区一:迷信“债务协商技巧”许多负债人花费大量时间研究《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》,试图与银行协商分期或减免。但律师指出:“协商成功的前提是稳定还款能力。没有收入,一切技巧都是空中楼阁。”
- 误区二:被催收“心理战”击垮催收短信中的“涉嫌诈骗”“上报征信”等话术,本质是利用《刑法》第196条(信用卡诈骗罪)的模糊描述施压。但实务中,普通逾期不涉及刑事犯罪,除非存在恶意透支、伪造资料等行为(需经法院认定)。
2. 赚钱的“笨方法”最靠谱
- 摆摊/技能变现:成本低、现金流快。例如:代驾(日赚150+)、夜市炒饭(月入1.5万)、PPT设计(单份报价300元)。
- 法律保障: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兼职受保护,雇主不得拖欠报酬。
案例:程序员张伟失业后负债20万,靠接外包开发项目,半年赚回30万。他的经验是:“用专业能力换钱,比研究‘上岸攻略’快10倍。”
三、远离套路:99%的“救世主”都是镰刀
“负债人最贵的成本是时间和信任。”
1. 警惕三类“负债陷阱”
- “教你协商债务”的付费课程:声称“包协商成功”,实则利用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漏洞收割智商税。
- “带你月入10万”的私信:常见话术如“无门槛”“躺赚”,可能涉及《刑法》第224条(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)。
- “征信修复”黑产:宣称能删除征信记录,但根据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,任何机构无权擅自修改征信数据。
2. 如何识别真假机会?
- 验证资质:要求对方提供公司营业执照、成功案例。
- 小额试错:先尝试成本低于100元的项目,避免大额损失。
- 法律武器:遭遇诈骗立即报警,依据《刑法》第266条(诈骗罪)维权。
负债是人生中残酷的“价值投资”
一位破产企业家曾说:“还债的三年,是我成长最快的三年。” 负债逼你剥离无效社交、看清人性真相、挖掘生存潜力。
记住:
- 你的心态价值百万,别让催收电话定价你的人生。
- 你的时间必须“标价”,每小时赚不到50元的事不值得做。
- 你的信任极其稀缺,只交给法律和实干。
互动话题:你在负债时踩过哪些坑?
如何调整心态?
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,读者可获赠《反脆弱:从负债到逆袭》电子书一份。
更新于:负债破局 2024-12-27 14:52:09 浏览:37
共有1条评论!
评论审核中...